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数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2009年6月,中心李海峥教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邀请,承担了学部基金项目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济管理基础数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旨在为自科基金十二五期间对于大型微观数据收集项目的资助提供政策建议。这项研究将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杠杆作用,推动我国微观数据的收集和共享,从而在根本上改变我国社科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现状。
2010年7月,中心完成了上述研究的结题报告,项目组提出的建议得到了管理科学部的采纳,根据该项目报告的部分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通过了设定数据建设项目资助及数据共享方面的工作方案,并于2011年立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数据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2011年4月自科基金管理科学部邀请李海峥教授承担学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数据项目管理研究”,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以促进自科基金数据项目的顺利运行和开展。2011年6月,我们成立了项目指导专家组,共8人,由来自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教授和研究员组成,李海峥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并且将指导专家组的办公地址设在中央财经大学,指导专家组负责基础数据建设项目的科学规划、项目评审、项目执行情况评估、及其相关的学术指导工作。
经过一年的研究,项目组针对数据项目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从组建专家组、制定专家组职责、评审、实地考察、立项建议等多个环节展开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建议,保证项目顺利的开展和实施。本项目已于2012年7月顺利结项。
3.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教育基本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邀请我中心承担《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专题研究工作。2010年5月21日,李海峥教授及中心其他科研人员受邀参加了教育部关于该项目的讨论会,并开始项目研究。
定量测度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既能丰富和发展已有实证研究,又能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实际决策提供重要的定量依据。基于此,课题组将在中心李海峥教授的带领下,立足于我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变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利用先进的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就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教育/人力资本在缩小地区差异方面的重要作用展开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该项目已经于2010年7月份结项,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相关部门。
4.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制度及相关税收政策研究
受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委托和资助,受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委托和资助, 中心于2011年4月开始国外智力引进的软科学研究项目——高端国际人才引进的薪酬机制和税收政策。该项目主要结合我国人才薪酬机制的现状,深入分析国外人才的薪酬机制和具体作法,提出适合我国的国际高端人才薪酬政策,包括制定薪酬工作目标、市场化的薪酬机制与福利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加强落实绩效管理和考核、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等多方面的内容。该项目由中心李海峥教授主持,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司专家司风云副司长(研究员),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苏光明副司长(研究员)共同参与,项目组其他成员还包括中心2011级博士和2009级部分硕士研究生。这项研究为外管局实施有效的人才薪酬制度提供科学的建议,本项目于2012年底结项。
5.欧盟终身学习(LLL)研究项目
中心应邀加入了欧盟的大型的关于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LLL)研究项目,该项目由来自世界各地的8所大学的知名研究团队组成。终身学习不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们成功就业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不断获取知识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武器,项目主要研究6个问题:(1)企业如何通过终身学习来提高竞争优势?(2) 哪些公共政策有利于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终身学习?(3)终身学习如何促进企业的创新?(4)人们的技能如何测量?(5)人们是通过什么学习机制来获取这些技能?(6)这些技能对经济增长、竞争力和社会凝聚力有什么影响?
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终身学习、劳动者技能、企业创新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通过加入该项目,将保持中心在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与世界同步,并且提升中心在人力资本研究前沿领域的影响。
6.国家外国专家局——我国高校海外引进人才绩效评价机制研究
本研究项目由中心李海峥教授主持,在分析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先进经验,并依据相关理论来构建我国高校海外引进人才绩效评价机制。包括根据引入人才的具体职位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采取基于投入和产出的薪酬评价模型(Edward Lazear 1995)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引入人才绩效评价周期等。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大支持经济学研究的依据与建议
本项目由中心李海峥教授主持,旨在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加大对经济学研究资助力度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案。本项目重点分析了经济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并通过总结经济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相互结合开展跨学科研究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的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的实践,论证了经济学和其他自然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学为其他自然科学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分析其社会效应的有效工具的观点。本项目还量化分析了自科基金和国外主要科研发达国家科研基金对经济学资助的一些重要趋势,并就自科基金加大对经济学资助力度的可行性方案提出建议。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数据项目管理研究——项目启动评估及年度评估2013年1月-2014年1月
本项目由中心李海峥教授主持,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重大数据项目的启动评估和年度评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和操作方案。本项目根据数据收集项目和数据共享项目的不同特点,通过借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经验,从成立评估委员会、确定评估标准、评估内容到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等多个环节展开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案。
9.北京市教委资助的“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利他行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本
本项目由中心副教授于丽老师主持,试图通过行为经济学实验——“遗失的信”,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作为道德体现之一,利他行为是本研究的重点。具体而言,此方法的设计原理是将贴好邮票但未寄出的信,故意遗落在某处让人发现,然后观察信的寄回率,寄回率愈高表示愈高的利他行为。在首先完成的试点实验中,通过控制组(收件人为普通人)和实验组(收件人为希望工程)的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寄回率是控制组的近两倍,同时中等收入社区寄回率相较低/高等收入社区要小。随后项目将试验范围扩大至北京和兰州(各选取200个社区)以获得统计显著性,并于2014年完成详细的实验分析报告。
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失而复得——基于我国农民工返乡对创业决策和教育代际影响的研究
本项目由中心的于丽副教授主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大背景下,研究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以及返乡对其子女福利的影响。第一个项目实证研究具有出省务工经历的回迁劳动力是否比没有在外省务工经历的省内迁移的农村劳动力更有可能创业,以及这种差距是否存在地区的差异性。出省务工一方面失去了“本地效应”,另一方面却获得了不同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降低了返乡创业的进入壁垒。第二个项目是检验农民工返乡是否有利于改善其子女的教育和健康状况。研究着重剥离不同的影响途径 ——(1)父母外出打工会导致家庭收入增加,(2)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角色缺失以及(3)子女成长环境的社会认同。本研究的政策指导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农村劳动力迁移轨迹尤其是返乡行为,有助于寻找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路径,缩小城乡收入不平等的途径,为政府制定城乡教育投资,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就业指导提供政策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