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第三卷收入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直属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积极交流心得体会,感悟颇深。
李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青年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的最佳读本。在这本书当中,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有机融合在一起,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李文博:民营经济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上部分人持有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协助公有制经济发展,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错误言论。但是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国家通过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等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民营企业家通过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从而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张美莲: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中曾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王旭:在世界多极化不断推进,世界不同文化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之间达成互互尊重、平等互惠、开放包容、与时俱进、互学互鉴等共识。但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大,霸权主义,干涉国家主权的行为屡见不鲜,地区局部战争频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等。不仅如此,人类还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譬如这次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暴露了国际社会之间缺乏深入的合作交流,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和误解,因此在应对疫情时,常常各自为战,疫情防控成效也迥然不同。但是,在全球化不断倒退,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深度衰退的情况下,2020年11月15日,亚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组织(RECP)终于宣布成立,这个由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组建,致力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组织必将成为新常态下全球经济增长的典范,璀璨而又文明的亚洲将再次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一份亚洲力量。
张哲彬: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个世纪以来从未发生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仍然是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正在上升,自由贸易和多边体系正在受到影响。开放还是封闭,合作共赢还是乞求邻居?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新体系,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体上策划,部署和推广的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进口博览会。这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工作。促进开放世界经济建设,支持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的实际行动。面对世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在这一重要文章中要更大胆,积极促进开放合作,共同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邵琪: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时,读到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感触颇深。习近平主席讲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个人无我无私是一种优良品德,个人品格的正直、公道与否和人格信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际交往的公正和社会的稳定程度。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关于个人“无我”“公心”“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文化是历代政治家在探究治国理政方面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历史和现实表明,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要长期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最根本的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信念不能移。
郭鑫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着眼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入阐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含义,让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论述。他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朴素的话也是最真的道理,是执政党对人民的承诺,是中国对自己的宣誓。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看到中国的贫困人口在加速减少,中国的减贫成绩让世界称赞。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确实一个也没有少,一个也没有掉队,我们还在努力,从脱贫奔向小康。
李莉: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第四专题《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进行了深入地诠释,引发了我的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要向总书记和优秀党员们学习,将关心人民落到实处,做到“始终坚持人民主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新时代,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