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正文

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2020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专访——陈兴

发布时间:2020-05-26 点击次数: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2015级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专访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保障应届毕业生按时毕业离校,我中心积极响应学校政策,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按照统一部署、科学谋划、组织严密、管理严格、过程严肃和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的总要求,在5月17日、18日启动2015级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答辩工作。身处各地的答辩委员会成员线上共同把关下,博士研究生宁宇哲、陈兴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的“云答辩”。今天,中心请到两位优秀的学长进行深度专访,听听作为“过来人”的他们为学弟学妹带来的宝贵经验!

 

 

陈兴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学

2013级硕士研究生(直博)  2015级博士研究生

图为陈兴博士

线上答辩:“云答辩”给你带来的体验如何?

陈兴:线上答辩虽然没有现场和老师直面亲切感,也无法对老师和同学们第一时间表示感谢。但是可以克服特殊情况下的时间、空间不便利,面对自己电脑屏幕的PPT,能更加专注地演讲,适当缓解了紧张程度。答辩前有些担心网络畅通问题,但答辩时的效果很好。

答辩感悟:博士论文答辩素来以严谨著称,整体答辩的感受如何?

陈兴:答辩感受真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平时的每一个积累在答辩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答辩过程中,刘老师提问了双师教学项目完全实验组和部分干预组是如何选择的,之前在研究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细致的介绍和分析,因此在回答时可以轻松地介绍选择方式和根据选择方式的分样本结果。

启程之前:如何确定博士选择和申请博士?

陈兴:选择读博是因为与山齐高者,才能看到云朵以上的风景。我是考研成功后,自己主动了解到了硕博连读制度,也是主动申请了硕博连读项目。因为我喜欢静下心学习的感觉,读博是我最适合的状态,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迈上征程:如何确定博士选题和克服挑战?

陈兴:博士选题是根据导师李海峥教授的指引,选择以乡村初中生的人力资本为切入点探究乡村脱贫之道。数据采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记得第一次去云南省红河县阿扎河中学是在2015年6月份,由李老师带队,第一天上午从北京到昆明,下午坐车一直到晚上8点才抵达红河县,第二天又乘车3个小时抵达阿扎河中学,座谈,收集了数据,当天晚上住在阿扎河村里,第二天又收集了一天数据,李老师给全校师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晚上才回到红河县,整个数据收集过程,要抓紧时间,且保证准确。后来,与尹妮娜老师和于丽老师去内蒙古在两天内收集了4所学校的数据,跟贾凝老师和尹妮娜老师一天之内去河北赞皇县两所初中完成了数据收集。

论文聚焦:论文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创新点?

陈兴:我的探究的主题为互联网、乡村初中教育及人力资本投资,借鉴国际较为通用的J-F终生收入法(Jorgenson & Fraumeni19891992a1992b)作为测度乡村初中生人力资本的理论基础。利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人力资本指数项目2019、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双师教学项目” 的实地调查数据等四部分的数据完成了文章的撰写。

最终发现,乡村贫困落后地区学校的初中生人力资本与本省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引导乡村初中生通过升学接受更多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缩小差距;

预期终生收入对个体选择升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回报可引导学生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互联网教育对学生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的两个主要渠道为:学生课堂上观看部分优质教学视频和教师通过看视频备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在论文中提出了政策建议,由于升学率是造成乡村贫困地区初中生人力资本与该省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差值的主要贡献因素,因此,建议当地政府提高乡村初中的教育质量,加大地方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政策支持力度;互联网教育资源作为互补性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建议增加互联网教育资源的供给和普及。

我的创新点和研究特色是:第一,首次提出测度校级乡村初中生微观人力资本的理论模型,并测度出结果,且进行差异分解;第二,对混合逻辑模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推导,且运用混合逻辑模型更准确地估计各因素对乡村初中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选择的影响;第三,首次将乡村初中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选择的预期成本和收益纳入理论和实证模型中;第四,创建理论模型探究互联网教育对乡村初中生人力资本的影响;第五,首次探究了互联网教育技术对乡村教育水平发挥作用的具体影响渠道。

个人感悟:博士生活给你带来什么变化,有哪些感悟?

陈兴:2009年进入中财经济学院开始接触到经济学,从经济学历史起源到各类经济学的基础介绍,感觉到经济学的博大精深。2013年进入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开始专供劳动经济学,并选择其中的教育健康和人力资本作为研究方向。从人力资本项目,到“双师教育项目”,回过头来,发现7年过得很快,中间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

我感谢李海峥教授愿意作我的导师,我并不是一个听话和善于沟通的学生,也不是一个踏实自律的人,但李老师以其高瞻远瞩的学术眼光、精益求精的研究态度、循循善诱的教育手段和深厚的经济学研究功力,彻彻底底改变了我。

在中心的这七年,收获了很多,我还要感谢中心的刘智强老师、于丽老师、杨帆征老师、汪雪菲老师、贾凝老师、尹妮娜老师、李珊老师、黄忱老师、王小军老师、Belton Fleisher和Barbara Fraumeni等老师,他们的学者风度让我心驰神往,他们严谨的学术作风让我望而生畏。

未来展望:后续的安排是怎样的?

陈兴:我目前计划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踏踏实实地走向社会开始工作。

人生拥有无限可能,对于两位博士的未来,学术的道路还很漫长。也许路途中会遇到坎坷,但是认准了目标,从容向前,不断攀登学术高峰,就能看到绝美的风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中心衷心祝愿两位博士永葆初心,未来可期!

采访及撰稿人:徐蘅